文|星澜 出品|天下财道
对昔日“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SH)来说,今年冬天格外寒冷。
2025年初,来伊份高层震荡。公司董事张琴及副总经理周晨君相继辞职。张琴分管风控审计中心,周晨君则是分管科技中心的副总裁。
紧接着,来伊份又发布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大约亏损8600万元,2023年公司曾盈利5000多万元。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滑251%,也像坐上过山车般震荡。
公告发布后,来伊份股价在随后7个交易日中累计下跌近40%。
如此表现自然引来投资者在股吧中纷纷吐槽。
那么,来伊份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当下又面临哪些困境?
龙头凋零
来伊份全称是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主营业务是自主品牌的休闲食品连锁经营。
当第一家来伊份门店在上海诞生时,良品铺子的老板杨红春还在广东卖电器;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还在摆地摊、卖光碟。
2016年,来伊份在上交所上市,由于在同业中上市最早,因此曾被称为“零食第一股”。
但是,随着三只松鼠、万辰集团等同业相继上市,来伊份的先发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就在来伊份预告业绩大亏的同时,三只松鼠预计2024年盈利超4亿元,万辰集团预计盈利2亿多元。
截至2025年2月7日收盘,来伊份(603777.SH)总市值只有52亿元,三只松鼠(300783.SZ)总市值118亿元,万辰集团(300972.SZ)总市值177亿元。
昔日的“零食第一股”到底是怎么一步步由盛转衰的呢?
首先,是战略眼光问题。2012年之后,在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等企业纷纷布局线上渠道时,来伊份却反其道行之,提出“万家灯火”计划。
从2016年到2020年,来伊份门店数量从2260家增至3004家,但这样做却有些徒劳,公司同期净利润反而从1亿多元跌落到亏损0.7亿元。
作为对比,洽洽食品同期净利润已从3亿多元增至8亿多元。
与之类似,来伊份同样错过了短视频及直播带货的风口,导致品牌曝光度和销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其次,与成本控制不力有很大关系。
2024年前三季度,来伊份营收同比降幅超过营业成本降幅。其中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约12%,营业成本下降11%左右;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约19%,营业成本下降约15%;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又下降18%,而同期总成本下降16%。
横向对比来看,洽洽食品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上涨6%,而营业成本只上涨2%;万辰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321%,同期营业成本增长约298%。
也就是说,来伊份的成本控制水平远逊于同业,而这种营收和成本的增速偏差必然导致利润不断被蚕食。
从三费营收占比【(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来看,来伊份与同业相比,明显高出一头。
来伊份这一数据在42%左右,而洽洽食品只有15%左右。
来伊份近10年三费营收占比趋势图
洽洽食品近10年三费营收占比趋势图
钱去哪了?
来伊份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仅以财务费用为例,来伊份2024年中报显示,租赁负债利息费用占财务费用的大头。租赁负债主要来自房屋租赁款,2024年中期约为1.6亿元。
这方面花钱多,有些无可奈何。来伊份最初就是从上海起家的,而上海地区租赁成本很高,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加盟店也有降低租赁成本的考虑。
只是,当前的市场生态已然生变,很多加盟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来伊份2024年中报显示,加盟商的保证金、往来款同比减少13%;加盟商的货款同比减少22%;而加盟商的特许使用费更是同比减少44%。
因此,来伊份不得不忍痛为加盟商提供财务支持。2024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向加盟商提供财务资助,资助总额约5000万元。
此举无疑也加重了公司财务负担。
花钱的地方不少,赚钱的办法不多。收入下滑叠加成本失控,直接导致来伊份盈利空间被逐步挤压。
除此之外,来伊份在品控方面也有提升空间。
公司产品曾多次被曝光存在异物,如软糖里出现毛发、陈皮杨梅中有石子、虎皮蛋糕发霉变质等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来伊份投诉量达到700多条,除了产品质量问题,还有其它性质的问题。
另据天眼查显示,来伊份周边风险超过500条,其中主要涉及公司投资项目。
竞争压力
实际上,来伊份的困局还与行业竞争压力有关。
公司历年财报显示,营收长期依赖华东地区,2023年华东地区营收占比88%左右,2022年营收占比约为87%。而且,华东地区毛利率要超过40%,所以,这一地区的表现对来伊份的生死至关重要。
然而,作为来伊份主战场的华东地区,市场生态却在悄然生变,这一变化主要来自量贩零食的冲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量贩零食行业在2022年到2024年迎来爆发期,2023年的市场增速一度超过70%。
当今量贩零食行业高举高打,以鸣鸣很忙集团和万辰集团为代表的双寡头格局初步形成。两大头部品牌在2024年均实现门店翻倍增长,跨入万店连锁品牌行列。
而万辰集团的优势区域主要包括华东地区,也就是说跟来伊份在其大本营形成直接竞争。万辰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华东地区的门店数量从224家暴增至3245家,到2024年中报再次增加至4093家。
显然,注重线下扩张的来伊份,这两年碰到了重量级拳手。
作为对比,来伊份2023年底有3685家店,到2024年中期反而降至3472家。来伊份总门店数不增反降,自然被万辰集团这些跑马圈地的量贩零食企业反超,营收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此,来伊份在业绩预告中也坦承“在主要销售区域受市场环境的挑战较大”,“部分销售渠道的战略调整及经营模式优化等工作导致转型期业绩不及预期”。
内忧外困之下,来伊份从当初的“零食第一股”,无可奈何地变成了业内“落后生”。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来伊份净利率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排名行业倒数第一,净利润排名行业倒数第二。
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1月21日,来伊份的股息率(TTM)只有0.3%,也远低于3%的行业均值。
当然,经过多年发展,来伊份也有一些自身优势。比如,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比较广泛的市场覆盖,还算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比较独特的仓储会员店模式等等。
不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相关统计数据,休闲食品行业增速从2024年已开始下滑,市场正式步入存量竞争时代,再加上量贩零食的低价竞争,来伊份若不能采取更有效措施调整战略布局,尽快扭转亏损局面,努力适应新形势,未来的道路依旧坎坷。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