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上市18年,亏损15年,老板像跑马灯一样换,却各个都赚了大钱

2025/4/18 16:09:00

2024年,上市公司凯瑞德又亏损了,如果从IPO之后的2007年算起,上市18年,亏损了15年,83%的亏损率,在A股绝对可以排到前列。

都说企业的价值是利润,按照凯瑞德这种亏法,它的价值何在呢,或许都体现在其历任老板的身上了。

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换老板一般都比较勤,而凯瑞德就经历了4任老板,除去3年无实控人的时间,平均4年一个,换得像跑马灯一样快。

不过,别看老板换得勤,按照媒体的统计,每个老板都是赚了钱走的。

一家主打亏损的上市公司,却让经手他的几乎每一任老板都赚了大钱,果然正如某知名财经专家所说:不管能不能赚钱的上市公司,都可以成为敛财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瑞德是国资带入场的,作为凯瑞德的第一任老板,国资是最先赚了钱走的。

凯瑞德原名德棉股份,主营棉布和棉纱,本是山东德州大型国有企业德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上市于2006年。

德棉股份的上市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增长,彼时的德棉股份有30%的营收都来自于海外。

不过,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随着中国基础纺织业的过剩,德棉股份2008年就开始陷入亏损,而这一亏就是十几年。

当然,国资没有等这么多年,2011年就以公开叫卖的方式把控制权转让给了浙江老板吴联模及其伙伴们。

历史公告显示,国资一次性转让了超过50%的股权,套现了约9亿。

看起来,这9亿是国资出售纺织资产所得,但这还没完,后来国资花了4.9亿把原来的纺织资产全买回来了。

也就是说,国资上市逛了一圈,赚了4.1亿,然后又带着原有的纺织资产回去干老本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任老板吴联模接手后,把办公地点从山东德州搬到了北京,吴联模的转型方向是互联网,公司名称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凯瑞德。

上市公司转型都是靠收购,只是,吴联模买得有些蹊跷。

吴联模主导收购的一家公司叫北京屹立由数据,主营互联网加速服务,主要业务模式其实就是倒手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出口。

当时这家公司净资产只有2000多万,一年的营收也只有3000多万,但交易价却是惊人的2.49亿,溢价率高达1068%。

多出来的钱都成了凯瑞德账上的商誉,但最关键的是,业绩承诺还没完成,2018因为计提商誉巨亏了2.5亿。

值得一体的是,2018年营收才2500万,亏损额是营收的10倍。

除了收购,吴联模的经营操作也经常犯规,不但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还隐瞒关联交易,把上市公司资产低价卖给自己。

2014年,吴联模把凯瑞德旗下的商贸公司资产出售给自己,为了掩盖因关联交易可能引起的外界利益输送嫌疑,吴联模通过第三方公司倒手。

就是先卖给第三方公司,然后再由第三方公司转卖给自己。

吴联模的操作过于大胆,也就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2017年吴联模被立案调查,他对凯瑞德统治期也就逐渐偃旗息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联模由于早就在价高之时把股权质押了,以至于凯瑞德股价跌下来时引起了爆仓,他的股权被陆续司法拍卖。

但这并不影响他赚钱,吴联模的入场成本4.5亿左右,早都赚回来了。

吴联模的赚钱之路被终止后,“私募达人”张培峰按捺不住了,团结了一批个人股东,通过签订一致行动协议的方式,获得了最多的表决权,从而成为了新的实控人。

张培峰不是搞实业的,专干私募投资,他小时候就举家移民西班牙,起家就是从炒欧洲股票开始的,最牛战绩是3年30倍。

控制了凯瑞德后,张培峰开始筹划重组,为自己的收割创造机会。

不过,彼时的凯瑞德账上没有钱,收购成了口号,股价倒是起来了,而张培峰等人就趁机落袋为安。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张培峰的战略同盟就散了,大家分道扬镳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了,张培峰也就不再是实控人了。

当然,张培峰已经赚到钱了,而凯瑞德则是进入了无实控人状态。

国资出售的时候,凯瑞德本来就已经危机四伏了,又经吴联模、张培峰两任实控人这么一折腾,凯瑞德2018年陷入了严重的资不抵债,负债率1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不抵债的公司一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破产,果然,2019年,凯瑞德就被债主申请了破产清算。

清算而不是重整,可见债主对于凯瑞德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而就在这生死时刻,一个带头大哥出现了,被称为“救壳大王”的纪晓文成为了凯瑞德的董事长,推动了凯瑞德的一次大变身。

纪晓文擅长资本运作,曾混迹于多个知名上市公司当董事长,比如山东九发、深圳惠程、广东群兴玩具等,也确实救活过不少壳公司。

于是,在他的翻云覆雨下,互联网转型失败的凯瑞德披上了大健康的外衣,凯瑞德与湖北荆门达成了大健康产业的合作。

2020年,凯瑞德还把办公地点从北京搬到了湖北荆门。

其实,合作无外乎就是获得了一些支持政策,比如税收、补贴、土地什么的,但在纪晓文的包装下,原本打算上凯瑞德破产清算的债主们动摇了。

大家坐在一起一商量,赶紧撤回了破产清算的申请,改成了破产重整,而重整的价值,就是纪晓文包装的大健康。

不过,现在看来,所谓的重整价值不过是债主们自我麻醉或者忽悠股民画的饼而已,从当时的重整方案就可窥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转增了1.76亿股作为破产重整的筹码,其中9558万股卖给重整投资人换钱,但真正到手的现金也就4700多万,如果折算成股价相当于0.5元/股。

其中5000万股用于抵偿普通债权人的债务,抵债的比例是每10000元债务分配287.9股,折算成股价就是34.73元/股。

彼时凯瑞德股价和现在相当,也就4块多,高达34元的股价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债主们又是怎么愿意接受的,让人费解。

这都还不算啥,还有更绝的,重整投资人、债权人分配完后还剩4610万股,说是用来卖给股民换钱,以补充上市公司所需的资金。

好家伙,由股民直接掏钱参与重整的还真不多见。

有这样的方案,凯瑞德哪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业务重整,如今凯瑞德的主营业务是煤炭贸易,要靠这个把股价推到34元,恐怕只有等奇迹了。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破产重整成为新实控人的王健已经赚了。

根据媒体的统计,入主凯瑞德,王健的实际现金成本大约只有7000万左右,而如今的持股市值为3亿。

果然是,所有老板都赚了大钱。